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愈加敏感,在此之下,有着健康、绿色、放心三大标签的“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与常规食品相比,有机食品在保护人体健康的同时,还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因此,选择有机食品,不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对自然和环境负责任的选择。那什么加工技术才能满足有机食品的要求?
根据中国有机标准GB/T 19630-2019,有机加工是指:主要使用有机配料,加工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尽可能减少使用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加工助剂、染料等投入品,最大程度地保持产品的营养成分/或原有属性的一种加工方式。因此,有机加工与常规加工相比,有以下技术要点:
有机加工厂应符合GB 14881的要求,工厂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垃圾堆、露天厕所和传染病医院;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
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妥善处理,如进行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有机配料所占的质量或体积不应少于配料总量(不包含水和食用盐)的95%(向下取整);当有机配料无法满足需求时,可使用不超过配料总量5%的常规配料,且优先使用农业来源的;同一种配料不应同时含有有机和常规部分;作为配料的水和食用盐应分别符合GB 5749和GB 2721的要求。
食品加工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应符合GB/T 19630-2019附录E.1和附录E.2的要求,使用条件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使用附录E.1和附录E.2以外的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时,应根据附录G对其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适合在有机加工中使用。
有机加工以不破坏食品主要营养成分为主的物理方法居多,宜采用机械、冷冻、加热、微波、烟熏等处理方法以及微生物发酵工艺,也可以采用提取、浓缩、沉淀和过滤工艺,但提取溶剂仅限于水、乙醇、动植物油、醋、二氧化碳、氮或羧酸,在提取和浓缩工艺中不应添加其他化学试剂;过滤时不应使用石棉过滤材料,或可能被有害物质渗透的过滤材料。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工厂应尽量设立有机产品专用车间或生产线,这是确保加工过程有机完整性的有力保障。但很多情况下,由于工厂条件限制、有机产品的加工量少等因素,加工厂无法满足这一条件。这就需要加工者通过分时加工、彻底清洗、冲顶、分区域贮藏、加标识等方式,将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区分开来,并严格做好记录,确保有机产品的完整性。
加工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不应采用辐照处理。
有机加工中的有害生物(鼠类、苍蝇等)应以预防为主,预防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加工厂必须从基础设施、环境等各个方面采取相关措施,确保其卫生满足要求。例如定期清理、清扫、清洗加工设备、储存设施和运输工具等,保持加工区内外环境的清洁。
可以采取硬化车间、仓库和厂区地面,门窗安装防护网、栅栏,车间入口和车间内以及库房布设杀虫灯、机械鼠夹、粘鼠板、粘蝇纸等措施,防止有害生物接触到原料、半成品,特别是成品。
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方面的控制措施是防止和防治有害生物发生、繁殖和危害的有效手段,如低温冷藏、干燥保存、真空或密闭储存等。
可使用机械类、信息素类、气味类、黏着性的捕害工具、物理障碍、硅藻土、声光电器具等设施或材料防治有害生物;可使用蒸汽消毒,必要时,可使用GB/T 19630-2019附录E.3列出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紧急情况下,可以采用中草药喷雾和熏蒸处理,不应使用硫磺熏蒸。
有机产品提倡使用由木、竹、植物茎叶和纸制成的包装材料,包装应简单、实用,避免过度包装;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应是食品级包装材料,并应考虑包装材料的生物降解和回收利用;不应使用含有合成杀菌剂、防腐剂和熏蒸剂的包装材料,以及使用接触过禁用物质的包装袋或容器盛装有机产品;可以使用二氧化碳和氮气作为包装填充剂。
贮藏有机产品的仓库应干净、无虫害、无有害物质残留,确保有机产品在贮藏过程中不受到其他物质的污染;可以采用温度、湿度调节或者气调等贮藏方法;不具备单独仓库的认证委托人,应采取措施防止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混杂或受到污染。
运输工具在装载有机产品前应清洁,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混杂或受到污染;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外包装上的有机产品认证标识及有关说明不应被玷污或损毁。
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按有机产品销售获证产品时应在获证产品或者产品的最小销售包装上,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有机码、认证机构名称或者标识,三者缺一不可,获证组织可以根据产品的特性,采取粘贴或者印刷等方式使用。对于不直接零售的加工原料,可以不加贴。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可以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但不应变形、变色。
凯新认证将继续不遗余力地与企业合作,持之以恒,助力企业生产优质的有机产品,为有机产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 原创先锋